2018年7月30-31日第十二届ASABE国际大学生机器人设计竞赛期间,我院学子首次出征,即囊括了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的全部第一名。
在队员们落地的机场,本科生组指导老师张文强亲自接机,给每位队员送上一个熊抱,为因激烈比赛而憔悴不堪的队员们接风洗尘,送去温暖和祝贺。
谈起此次比赛,张老师的感慨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忆往昔——紧张备赛
在张老师的号召和动员下,张超、许蕾、陈科涵、侯泽禹、肖怡宁、杨昌地等来自机械设计制造和机电工程专业的6位本科生组成CAU Beginner小队。开始了为期5个多月的备战攻坚工作。
获得比赛要求后,张老师与张俊雄老师把关,并且在和同学的头脑风暴中确定了作品方案。同时,张老师根据每个队员的特点分成三队,明确分工后再在整合阶段将不同专业的队员有机结合。
在这个小队中,张老师笑称自己扮演着一位大哥哥的角色,时常与队员们一起解决问题,参与这个机器人制作的每个环节并与队员们一起对作品进行了三次大修改。平时每月开会,与队员们沟通,在群聊中讨论队员们遇到的问题。在备战的最后一段时间,更是与队员们熬到深夜,不分节假日与工作日,直到出发前两天,机器人的高精度“手爪”才完美打造出来。
备战最艰难的时期,是机器人上面的树莓派出现了信号错乱的问题的时候。因为这不涉及张老师和队员们的专业强项,他们也是一筹莫展。“那段日子是我最绝望最无助的时候,一天打了50多通电话疯狂求助”说到这里,张老师面露难色,“我已经准备把图书馆中关于树莓派的资料搬回来从零开始研究了”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老师求助的友人的帮助下,树莓派问题得到成解决。
在成品整合调试阶段,很多老师亲自在赛道前把关,反复考量,提出建议。
张老师表示,这个作品不止是他和CAU Beginner小队努力的成果,也有张俊雄、张春龙、农克俭、税勇等老师辛勤的汗水和付出。
“失败了我承担,成功了就是大家的”张文强老师在整个备赛过程中没有给队员们一点压力,这样为队员们着想的老师使得队员们更加专注、认真、努力地完成这个出色的冠军作品。
看今朝——决战底特律
因为某些原因,张老师没能陪同学生去美国一起参赛,但老师为学生们做了充分准备,从装机器人的箱子到机器人消耗的电池,从学生们竞赛心态的调整到学生们的各项行程,张老师无不关怀备至。
比赛的两天,是同学们感到压力最大的时候。参赛环境的严峻、机器摄像头的不适应无不给队员们带来极大的挑战。不给压力,只给鼓励,这时候,在国内的张老师用林书豪当例子,在每天与大家的视频中鼓励他们振作起来,淡定参赛,无所畏惧。拿出作品名字“spirit”代表的勇气沉着应战。
参赛时,队员通过b站直播的形式,与张老师实时互动,整个比赛过程都充斥着张老师的指导和鼓励。
其实,在队员们赴美参赛期间,张老师请假回家看望了生病的母亲,但张老师并没有因此耽误了对同学们的关心,他仍然坚持与队员们每天视频,保持联系,积极鼓励,提供帮助。队伍口号“不给压力,只给鼓励在此得以体现”
得知获奖后,张老师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回到北京,第一时间赶去接机。喜悦、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关于这次参赛的作品,张老师做了辩证且全面的评价。作品的功能性不错,实现了队伍“连续动态的识别和收获”的理念同时也具有非常可靠的现实意义,可以指导真实的田间作业苹果收获等。但作品还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外形不够美观,谈到这里,张老师表示有些后悔没有找到工业设计的同学入伙。
带队经验丰富的张老师发自内心的为学生着想,队员们在攻坚克难时也没有一丝抱怨,在张老师与队员们科创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他们始终坚持着,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张老师反复鼓励,激扬士气。这样团结友爱的队伍最终在比赛中创造佳绩。
对于本科生科创的一点点小建议
大一新生主要以观摩为主,在学好基础课的同时经常观摩一些比赛,比如“北京市工程训练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大二学生可以做URP来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如工程经验、软件学习,同时经过机械工程训练、先进制造技术训练可适当参加比赛来锻炼能力;大三可以准备国创,这样能真正锻炼学习写论文写专利的能力;大四可以从之前的比赛或科创提取一个题目来进行毕业设计。
[新闻通讯社 供图]